2025鹿特丹国际指挥比赛,将于6月2日至13日在鹿特丹举行总决赛。在去年举行的半决赛中,评委会经过缜密遴选,从全球12位半决赛第二轮选手中选出6位"选定优胜者"进入决赛,他们分别是中国指挥家金郁矿, Luis Castillo-Briceño, Jakub Przybycień, Rodrigo Sámano, Miguel Sepúlveda 和 Sam Weller。
本届比赛特别推出「指挥新世代」纪录片计划,为每位决赛选手量身定制拍摄。拍摄团队跨越三大洲(亚洲、澳洲、欧洲),带观众探寻六位指挥家背后的文化土壤——从他们国家的专业音乐教育,到传统音乐特色,再到如何培养规划年轻音乐人的职业发展,用镜头解锁指挥的诞生。
本期纪录片,鹿特丹国际指挥比赛纪录片导演——Nander Cirkel,亚太地区负责人——阮琳婷,来到中国北京,上海,及瑞士苏黎世,全程拍摄中国年轻指挥家——金郁矿的艺术进阶之路。在此要特别感谢上海音乐学院,上海捷豹交响音乐厅,苏黎世艺术大学等学术机构的支持;感谢新古典室内乐团的协力演奏;鸣谢指挥家余隆,小提琴家黄蒙拉和大提琴家赵静等音乐家的支持。
亲眼见证他们的风采
在决赛中,他们将分别指挥五场不同主题的比赛。从古典到当代、从歌剧到伟大的交响乐作品,他们将通过演绎迥异的作品充分展示自己的专业素养。
在此期间,他们将与五支不同管弦乐团公开排练,分别是鹿特丹爱乐乐团、18世纪管弦乐团、维也纳Klangforum乐团、鹿特丹交响乐团和劳伦斯合唱团,并与他们进行五场正式音乐会合作,以及与著名钢琴家罗纳德·布劳蒂根(Ronald Brautigam)和歌手麦迪森·霍曼(Madison Horman)、艾琳·霍格维尔德(Irene Hoogveld)、奥列格·列别杰夫(Oleh Lebedyev)和迈克尔·曼萨(Michael Mensah)的合作。
六位进入决赛的指挥家将与Klangforum Wien乐团共同呈现新作《六位指挥家的肖像》。作曲家马蒂尔德·瓦特纳尔在与指挥家们的多次会面中获得灵感,根据每位指挥家的名字为他们创作了一个主题。这些主题被巧妙地串联成一部错综复杂的乐曲。
最终,由30位知名指挥家、艺术管理者和作曲家组成的评审团包括伊万·费舍尔(Iván Fischer)、黛博拉·博达(Deborah Borda)、叶咏诗、布雷特·迪恩(Brett Dean)、克里斯蒂娜·普卢哈(Christina Pluhar)、安德烈斯·奥罗兹科-埃斯特拉达(Andrés Orozco-Estrada)、韩娜·张(Han-na Chang)和埃里克·惠特克(Eric Whitacre)等将决定大奖得主。
鹿特丹国际指挥比赛日程
2025年 6月2日
第一轮 - “古典” 18世纪管弦乐队和罗纳德·布劳蒂加姆
2025年 6 月 4 日
第二轮 – “当代” Klangforum Vienna
2025年 6 月 8 日
第三轮 – “逍遥音乐节”– 鹿特丹交响乐团
2025年 6月11日
第四轮 - “歌剧” - 鹿特丹爱乐乐团和劳伦斯
交响乐合唱团和独奏家
2025年 6 月 13 日
第五轮 – “交响乐” – 鹿特丹爱乐乐团
本届赛事奖项体系由六大类别构成
最高荣誉「大奖」得主将获15,000欧元奖金;
五类专项奖分别对应“逍遥音乐节”、当代音乐、古典音乐、歌剧及大型交响作品决赛轮次,每项奖金3,000欧元;
设2,000欧元「观众选择奖」;
所有六位决赛入围者均享有5,000欧元演出津贴;
特别设立的「Codarts新锐合作奖」将由Codarts音乐学院学生评审团推选优胜者,授予与Codarts交响乐团合作演出机会。